福利书屋 - 经典小说 - 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在线阅读 - 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 第224节

重回九零之暴富人生 第224节

    他哆嗦着声音,态度近乎于讨好,“我确实不认识赵小姐,刚才真的得罪了,希望你能原谅我,你刚才说是想要收购我的杂志社吗?我刚才说的话都是吹牛,其实那家杂志社目前经营十分困难,也不值什么钱,如果你有意愿的话,我可以直接转赠给你。你看这样行吗?”最后一句话完全是在祈求。

    肖文正忐忑等待赵咏珊的回复,她的回答相当于悬在他脖间的刀子,“收”还是“下”,完全决定了他的生死存活。

    至于杂志经营困难的情况是他瞎编的,他只是想找一个好的名头将其算作赔礼送出去,好让对方高抬贵手,能够消消气,不要记恨他的冒犯。

    赵咏珊刚刚提到过杂志社,她应该会感兴趣的吧。

    肖文正有些不确定,他战战兢兢等待赵咏珊的答案。

    陈逸秋听到这里,大概也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转身关切看向赵咏珊,低声问道:“你没事吧,需要我告诉小庚吗?”

    陈逸秋这话是在表明,将这件事告诉晏辞庚,以他的脾气定不会将此事轻轻揭过。赵咏珊不会白白受到委屈。

    赵咏珊立即拒绝道:“别,事情已经解决了,这件事就别让他知道,免得他分心。”

    陈逸秋深深看向赵咏珊,不确定她是不是在强撑,毕竟刚才过来的时候,两人之间的气氛确实剑拔弩张,他怕她吃亏。

    他比赵咏珊年长几岁,刚刚当兵的时候就认识了她。

    这姑娘也算是他看着长大的,这几年相处下来,他知道珊珊性格向来温柔宽容,待人随和,他从来没见过她红脸的样子。他就怕这姑娘太过于善良而委屈自己。

    赵咏珊仿佛是知道陈逸秋在担心什么,随即漾开一抹清甜的笑意,“我真没事,逸秋哥,我向来是有仇当场就报,绝不会存起来。事情真的已经解决了,我也真不是会委屈自己的性格。”

    陈逸秋微微一笑,放下心来。

    两人旁若无人说话,而肖文正的提议像是一道虚渺的烟雾,风一吹便散开。

    赵咏珊笑道:“我要去公寓那边的画室,逸秋哥,你送我去吧。”

    陈逸秋笑道:“好啊,上车。”

    赵咏珊跟在陈逸秋后边上了副驾驶,一丝注意力都没给过愣在原地的肖文正。

    很快,吉普车启动离开原地。

    肖文正愣在这里等候审判,一直等到后背被汗水泅湿湿透,眼见着他们二人离开,不禁长长地松了口气。

    这应该算是没事吧?应该是没事吧!

    肖文正仿若劫后余生一般,心脏砰砰直跳,好像要跳出来。

    紧绷的情绪骤然松弛下来,肖文正有些难受,憋得慌。

    只要一想起刚才发生的事情,肖文正登时大汗淋漓,腿脚虚软。

    没一会儿,他感觉自己双腿如灌铅一般沉重,完全迈不开步伐,索性直接瘫软坐在地上,这个时候他完全顾不上地上脏不脏,他只想好好歇一会。

    他昨天连着今天,怎么这么倒霉,幸好刚才没说那些威胁人的话,要是说了指不定今天这事便没法好好善了。

    他也太倒霉了,接连得罪两位惹不起的大佛,真是流年不利。

    过几天他必须得,不,明天,算了还是今天吧,他待会儿必须得去寺庙好好拜拜,求求菩萨保佑保佑他,保佑他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好运连连。

    到时再多添一些香火钱,应该会更诚挚吧,希望菩萨能够听到他的祈愿,早早将身上带着的霉运祛除干净。

    肖文正歇够后,从地上缓缓爬起。

    这时,风起树梢,哗啦一下从他身边擦过,不由得冻得打了个寒颤,下一秒,喷嚏声连连响起,肖文正感觉自己头有些晕。

    他拢了拢自己的衣服,缩着脖子往自己轿车的方向走去。

    第373章 寿礼(重写)

    三月中旬的时候,楚千屿给赵咏珊打了个电话,叫她下周六中午来家里吃个便饭,到时候家里会来一些画坛上的朋友,正好带她认认人。

    赵咏珊听言,笑眯眯的答应下来。

    虽然老师没说那天是个什么日子,但是为人弟子早早就为这一天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那天是老师七十岁的寿辰,赵咏珊早早就开始准备起了礼物。

    她准备的礼物自然是自己画的作品,是一幅贺寿图——《桃林仙居》。

    选择的画风是水粉画,用湿画法描绘出来,画面整体明快清爽,很是颇费一番巧思。

    远在盐城的周慕贞知道楚老寿辰时间后,便开始准备寿礼,准备空运过去让珊珊带去贺寿。

    这些年来,楚老将珊珊视作自己的孙女一般传道解惑,周慕贞全看在眼里,逢上这样的日子自然是要好好感谢一番的,不过她也知道楚老这人向来淡泊不重金银。她要是送上一些贵重财物,反倒不合长者心意。

    再说,向楚老这般地位的长者,什么好东西不曾见过,周慕贞思前想后后,突然想起前几年去江南旅游的时候路过一个小镇,那边开了许多私人工艺坊,她那时闲来无事便进去逛了逛,没想到一逛便不知归处买了许多工艺品,其中最惊艳的工艺品便是犀皮漆器了。

    说起来也是一桩缘分,那会她和赵骁正好进了一家犀皮漆器的小作坊,看到货架上摆放的瓷器花纹图样很是特别,纹路像松干又像云水,还像鱼鳞,外表光滑,肌理呈线型环绕,多层不同色彩相叠,细细端详又愈发精美。

    这些年来,周慕贞很喜欢利用休息的时间去全国各地旅游,虽不敢说走遍五湖四海,但到底也领略了不少文化风光。

    当时她很确定自己在市面上从未见过这样的瓷器。

    后来,许是她在货架前徘徊的时间太久,惹得店里老板注意,见她很感兴趣的样子便跟她闲聊了几句。

    在老板的讲述里,周慕贞对犀皮漆器的了解更加深刻。

    老板说,这种漆器兴盛于唐宋时期,不过早在三国时期就有制作犀皮漆器的文物出土记录,可惜到了清后期开始没落,清晚期和民国基本没啥人做了,一度被人认定是绝迹的工艺,主要原因是因为制作一件犀皮器的流程十分繁琐,非常耗费手艺人的耐心,而且犀皮漆对技术的要求十分高,这也导致历来制作的成品十分少见。

    渐渐的,没有手艺人继承这门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这项技术便在民间迅速没落下去,鲜为人知。

    不过幸好后来啊,在漆器大师甘而可四十载苦心造诣探索创新下,终于成功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犀皮漆,这才使得这项工艺重现民间。

    于是,如今他们这些小作坊也能将这样美丽繁复的漆器摆上货架,供人买卖。

    周慕贞听到犀皮漆器的背景故事后感慨万分。

    中华文化是世界四个古老文化体系中唯一没有中断进程的传统文化体系,它像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没有尽头一直向前流动,浩浩荡荡,生生不息。

    无论沧海桑田,始终不曾干涸,永远保持着茂盛的生命力,而这些生命力便是上下五千年里一代代的炎黄子孙血脉凝结而成,它汇集了中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所有炎黄子孙在思想和实践过程中的所能达到的最高智慧高度。

    这条不曾干涸的历史长河蕴藏着许多艺术瑰宝,靠着一代又一代的匠人们手把手教导、口口相传,这才得以留存到如今。

    但同时也有许多民族艺术瑰宝苦于无人传承而最终沉没在历史长河里,光芒熄灭,无人知晓。

    现在社会物欲横流,世态浮华,人心不古,世道浇漓。

    传统文化手艺的继承往往需要从业者付出巨大的努力,更需长期甚至是毕生坚持才有可能学有所得,可惜这里面付出的巨大心力却与收获不成正比,养不活自己更遑论养活家庭。

    因此,愿意去学习传承传统物质文化的从业者终究少数。

    不过,虽遗憾但也无须苛责,并非人人皆为圣人,都是rou体凡胎,向往物欲有何不可。

    因此,周慕贞对那些去花费毕生心力钻研的的匠人们油然而生起崇高的敬意。

    若不是他们苦心造诣坚持至今,哪来的如今民族文化百花齐放。

    而对匠人们最大的支持,便是将他们呕心沥血制作出来的工艺品买下,带回家中细细端详,也可转送亲朋好友,并替他们多做宣传,让更多的人看到这般精致典雅的手工艺品。

    于是,周慕贞告诉老板,让她将店内的所有犀皮漆器全部包好,邮寄到盐城去。

    周慕贞买下这些手工艺品,到时准备摆放在奶茶店和甜品店里,让进出的顾客们都能看到这些美丽非凡艺术瑰宝,也算是她为保护传统物质文化进了一份小小的心力。

    这是她力所能及之事,何乐而不为呢。

    老板听到客人想要买下全部犀皮漆器,顿时吓了一跳。

    要知道,犀皮漆器的制作周期漫长,而且对技艺水平的要求也十分高,售价自然比起别的手工艺品贵价许多,若是全部买下,可是好大一笔钱呢。

    老板怕客人不知道犀皮漆器的定价,连忙将价格仔细介绍一遍。

    周慕贞听到价格后觉得还行,虽然价格有些高,但也没高到离谱,当场便将账单结清。

    老板还是第一次做成这么一大单生意,捧着账单昏头晕脑之际询问客人缘由,在得知她是想尽一份支持传统物质文化的心后很是感动,当场便将店里的镇店之宝赠送给周慕贞,以此作为谢礼,感谢她的支持。

    而这套镇店之宝便是一整套犀皮漆茶具。

    老板说,这套茶具是店里的非卖品,是她已故的父亲亲手制作,原本是想着放在店里只做展览。

    但今天遇到了她,也算是一场缘分,便赠予她。

    周慕贞很是感动,收下后跟老板添加上联系方式,承诺自己为帮她推广宣传。

    老板闻言也非常感激。

    后来,两人时常会联系,周慕贞每当需要赠送客户礼物,还有赵骁公司那边的礼赠,她全都换成犀皮漆器,而客户那边反馈也是很好,表示很喜欢。

    周慕贞决定将这套犀皮漆器茶具送给楚老以作寿礼。

    楚教授是文人雅客,对于这样的一份礼物应当会喜欢。

    周慕贞本想邮寄过去,但是又怕茶具在路上会碰撞损坏,便让公司里一位做事认真细致的员工人rou空运过去。

    不过半天功夫,赵咏珊便在学校门口接收到mama准备的贺礼,然后她顺便送回了公寓那边。

    随着寿宴的临近,赵咏珊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陈逸秋专门送来的。

    陈逸秋说,这份寿礼是晏辞庚亲自精心准备的。准备了很久,他因为不能亲自陪同她一起去向楚教授贺寿,心有歉疚,所以也特地为她准备了一份礼物。

    赵咏珊听到后,感动不已。

    她没想到晏辞庚竟这般体贴,且细致入微。

    她都没跟他说过老师寿辰是什么时候,没想到他竟然知晓还准备了寿礼,实在是有心了。

    赵咏珊拿着晏辞庚回了寝室后,将礼物打开,里面放了两个礼盒还有一张便签。

    她将礼盒放在桌子上,捡起便签来看。

    巴掌大的便签纸,上面写满文字。

    字迹是瘦金体,运笔处飘忽快捷,笔迹瘦劲,瘦直挺拔,至瘦而不失其rou,转折处藏锋尽显。

    他的字同他的人一样,刚毅如竹。

    赵咏珊目光柔软,唇畔含笑,酒窝酿蜜。

    晏辞庚在纸上说,盒子里面装的是桐烟徽墨,他特意寻来作为寿礼送给楚教授,万望他能够喜欢。

    同时,他也为她寻来一块,希望每逢练字之际,能够多念上他一分,他不贪心,只想要那一秒钟时间便已足够。

    赵咏珊看完后,脸上热意翻涌,耳根红透,嘴角的笑意越来越灿烂。

    她静静凝望着便签纸上的内容后许久,这次才将目光转移到礼盒上。

    赵咏珊打开礼盒,里面装了一个绿檀木的盒子,约莫七寸长短,正正方方的木盒子,盒身表面是花雕镂刻纹样,十分精致古朴。

    她属实没想到晏辞庚竟然会寻到两块桐烟徽墨,心中升起些许惊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