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书屋 - 耽美小说 -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2

分卷阅读72

    但是这场时空异变,打乱了他所有的计划和设想。

纺织业的整个园区几乎都作废了。

以现在的水平,他们完全没有可能对外倾销自己的纺织产品。

先不说三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如何,能不能构建一个不会被突发战争破坏的贸易体系。

就这个时代的生产力和购买力,恐怕卖这些东西都根本不能回本。

柳恣哪怕只是观察郭棣穿的官袍,都明白这个时代的人喜好繁复的织功,以及各种精致的手工制品。

二十一世界流行的简约式审美,在这里是完全不能被人们理解和接受的。

就连江银镇自己居民的衣服,都完全可以去扬州城里买布料甚至是成衣,因为价格相对而言实在是便宜。

现在的整个经济循环,是重要物资如电、油等全部由政府掌控,每个月可以开支多少都会列明细提前公布,用完了也不会提供更多的东西。

所有人员都尽可能被公权力集中控制和约束,活动范围被规划和限制起来。

幼儿有四家合并后的大型公立幼儿园,学校是初高中合并的两座中学,而成年则按性别和职能区分。

虽然已经有少数的蔬菜店和生rou店等恢复开张,但背后的老板仍然是政府。

所有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角色得到食物和其他资源,成年人可以通过服役和劳动得到一定的报酬。

能做到以上这些,都耗费了参政院无数的心力。

扬州城目前已经回升至了六万的人口,江银虽然有少数生老病死的情况,人口也维持在五万有余。

一共十一万人需要由参政院来管辖,说实话有点麻烦。

虽然名字改成了参政院,但行政结构其实仍然是从前镇政府的班子,只是当时占下扬州城的时候对外临时这么叫而已。

如果能够选举出新的元首的话,柳恣真的不想接手这烂摊子了。

问题是群众一致喜闻乐见的表示柳元首你最棒了柳元首就是你了,还选什么啊战争时期就别折腾这些了。

老一代官员已经废了两三十年的劲,如卫生局的宋局长之类的人,在时空异变之前就盼着早点退休专心带孩子。

而中青一代的官员,因为专业和分职的原因,也压根对元首这个位置不感兴趣。

他们都体验过工程局警察局等等做得多错的多的状况,也更清楚这四五年来柳恣的才干和能力——

这时候贸然的站出来,顶替他的位置,先别说一堆新的职务要如何熟悉。

光是犯错要承担的后果,都是灭国级的。

不了不了,这个真的伤身体。

第44章归来

在战前,为了确认各部门人员情况,已经加强全镇的监督体系,所有职位都已经提到了相应的水平,至今以后江银就是国都,而镇级的干部也全部提成了国级。

——也没什么毛病。

就算日后要有宋国甚至是金国的人想进来参政,也必然要考CAT。

这一方面临国人拥有碾压式的优势——毕竟从小接受全系统教育,起码考个及格还是没问题的。

而CAT中的道德审核也非常严苛,镇子里保留了相关的测试仪,虽然不知道几十年以后还能不能造出这种东西出来,起码现阶段可以用个二十年没问题。

襄阳已经接通了信号塔,并且有单独的人力供电系统,扬州这边已经可以收到相对稳定的消息,能够日常沟通了。

龙牧和钱局应该会在三四天以后回趟杭州,跟皇帝那边禀明了履职情况再回去。

柳恣嘱咐军部的人保持对襄阳-杭州之间信息往来的监控,自己也没闲工夫cao心家里那个成分不明但属性目前来看还不错的异国人,只拉着全部门开了个会。

第二天,参政院开启实习计划的消息就传了出来。

任何年龄和职位的男女,都可以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里答一份对应职位的试卷,申请相关的实习机会。

而且实习半年以上,并且得到领导亲笔推荐信的人,会在之后考CAT的面试关得到额外的加分。

人手确实不够了,必须要招新的人。

之所以规定是实习,是为了在往后的四月和八月固定开启这个流程,不断地吸收临时劳动力。

也算是给打算进参政院的人一个观摩和提前熟悉职务的机会,免得之后考进来还要花很长时间磨合和适应。

在全员的讨论和表决下,实习计划一共开放五十个名额,其中有四十五个分散于卫生局、工程局、警察局等多分部,只有五个属于参政院本部,算核心实习岗位。

试卷自然从题库里找CAT的入门题,给数据部的人魔改下再印刷出来。

这个消息一广播出来,几乎两城的人都为之振奋不已,当天就开始唾沫横飞的讨论起来。

参政院的工作向来是最吃香的,待遇好地位高,关键是薪水远超于目前的一切职位。

更何况,进入参政院,等于就得到了竞选元首的门票,万一哪天就飞黄腾达万人之上了呢。

城北和城南中学的学生哪怕是最近的一届,也要等今年六月份才能毕业,而且毕业以后大概率是根据分数和专业得到分配通知,没几个人对通过CAT有信心。

可实习的难度,远比考CAT简单啊!如果能得领导青眼,搞不好还能拿份推荐信!

有的学生甚至直接放弃备战月考,开始把家里的CAT教辅搬出来,夜以继日的开始啃。

而扬州城的原住民得知这个消息以后,也跟着议论纷纷。

他们这几个月里,看过的稀奇太多了。

先是水龙天火,然后是参政院的牌子和门口的灯——

他们开始习惯路灯、汽车和红绿灯,甚至开始习惯于四个广场上听不同人的广播讲座,去了解下有关临国的设施和建筑是个什么东西。

这几个月里,还有不少人被罚款或者拘留,每天都有说不完的新鲜事情。

说是城北有个老头想娶个十三岁的媳妇,在娶亲的路上被拦了下来,小女孩在听说是路边捡的之后直接带走,老头闹腾打滚就被关了三十天。

还有西街那家富户,偷摸着想要再纳门妾,直接被家里的正室一纸告上了民政局,然后警察就直接过来批评教育了四个多小时,说再犯就要罚款了。

多新鲜呐!

四角的广场最开始普及的,就是陆续开设的几个新衙门的功能。

从前这扬州城里大小的事物,可都是全部找同一个衙门来解决。

可现在不同了,什么卫生局、民政局,全都买了房子,在原知州衙门的旁边并立,门口还有告示解释功能和用处。

参政院在的那一条街变成了政府中心,两排的房子全都用钱买了下来——